關於我們

達波噶舉

藏傳佛教的後期時代,當時最主流的修行系統共有三個:

首先,是由印度佛教後期最重要寺院之一:超戒寺的阿底峽尊者在進入藏地之後,所建立的修行系統。

這一套修行系統重視的是「修心」,也就是透過於觀察自己意識層面的理性念頭,去培養一些核心的觀念,包括:無常觀、輪迴苦難觀、人身難得觀……等等。

 

透過這些觀念的培養,影響修行者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自然而然都會朝向行善、斷惡的方向前進。

其次,則是從印度各個地方所發展出來的密宗修行方式:所謂的密宗修行,重視的是以潛意識以及神秘經驗為主的修行方法,

密宗認為,透過某些制度化的儀式、制度化的內在冥想方式,跟制度化的氣功鍛煉,能夠將人的身心靈中,平常意識層面無法感知到、屬於潛意識及肉體深層的能量開展出來。

 

這一系列的密宗修行系統,在當時的藏地相當流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為三大翻譯家所建立的密宗修行系統:

 

第一位是大譯師「仁謙桑波」,同時也是至尊阿底峽尊者的弟子。其從印度所帶回來的密宗修行系統。以及「卓彌」大譯師所帶回的密宗修行系統,與「瑪爾巴」大譯師所帶回的密宗修行系統。

 

這三大密宗修行方法,雖然都屬於密宗,但其所重視的技巧性與理論並不相同。

第三個重要的修行系統,則是由另外一位大翻譯家──「俄氏」譯師所帶回來的佛學理論系統。

這些理論,最主要根據的是彌勒菩薩所著作,對於佛經解釋的內容,以及後期的另一位翻譯家──巴曹譯師所帶回來,帶有龍樹思想的「中觀理論」系統。

 

這三大修行系統,在當時藏傳佛教的土地上面蓬勃發展!

其中,由「瑪爾巴」大譯師所帶回的密宗修行系統,則被稱為「噶舉派」。

 

瑪爾巴大譯師的師公「帝洛巴」尊者是一位孟加拉出生的王子,最後投入修行之中,學習密宗。在修行的過程中,祂不但得到了許多密宗體系的教學,同時本人也親自得到了法身佛──金剛總持的教導。

 

帝洛巴尊者透過密宗修行而得開悟之後,將其所掌握的教導,特別是對於自心本質認識的禪修方法,傳給了他的重要傳人──「那洛巴」。那洛巴本屬顯教理論系統的大師,同時也是那爛陀寺院的四大學者之一。

 

後來,因為意識到自己對佛學的理解,僅限於理論,而並不牽涉到密宗的體驗與超然。所以,追隨帝洛巴尊者十二年的時間,終得學習與開悟。

 

祂將祂的學者性格,淋漓盡致地用在密宗的修行方式上,將其文獻中儀式化的部分拆除。特別擷取出其中與氣功有關的部分,建構出了六套氣功修行方式,稱為「那洛六法」,這也是後續密宗──特別是噶舉派的修行核心。

 

由於帝洛巴尊者所傳承的密宗修行方式,主要源自四個教學系統,這四個教學系統在藏文裡面稱之為「噶喜」。而這四個教學系統融合一處,變成一個傳承(藏文為:舉)。所以,本教派因此稱為「噶舉」派。

 

「那洛巴」將噶舉派的修行方式傳給來自西藏的大譯師「瑪爾巴」,同時瑪爾巴更三次前往印度,並與當時許多印度大師們學習。

 

瑪爾巴第一趟總共在印度待了十八年的時間,在這十八年中,祂最主要學習的除了那洛巴所傳授的「那洛六法」為主的修行方式,另一位重要的上師則是金剛持「梅紀巴」。

 

梅記巴所教導的禪修方式,屬於不經過密宗的複雜方式,而是直接以「理性意識」去修煉龍樹的「中觀思想」的禪修方式。這套修行禪修方式被後代稱為「大手印」、或是「不作意禪修」。

 

瑪爾巴將這兩套鎔鑄一體,開創了藏傳佛教的一個重要教派「瑪爾巴噶舉」。

 

瑪爾巴本人有四大弟子,這四大弟子中,每個人都分別傳承了「那洛六法」的一部分。其中,瑪爾巴本人所預言的衣缽繼承之弟子為來自貢塘的「密勒日巴」。

 

密勒日巴尊者以終身山居閉關苦行,過著幾乎如同苦行僧的生活,骨瘦如柴聞名。祂專心於修煉「那洛六法」中的「拙火」,並且獲得極大的成就。

 

尊者遵循預言,將祂所得到的「那洛六法」傳授給了來自達波地方的達波醫師「索南仁謙」、即人稱「岡波巴」。

 

岡波巴是藏傳佛教,特別是「噶舉派」的重要大師,原因在於:祂早年出生醫道世家,是藏醫學歷史上重要的祖師。祂於二十六歲出家,並於中年時期將當時流行於藏地的「阿底峽修心系統」和「俄氏理論系統」完整學習。

 

之後,岡波巴來到密勒日巴座下學習,並繼承了尊者的「密宗修行系統」,我們可以說,當時藏地第一位掌握所有修行系統的,就是岡波巴大師。

 

岡波巴早在親近密勒日巴之前,就因為在修心系統和顯教理論系統中,已有了大成就,其禪定力已經穩定到可以七天入定而不出。

 

但是直到遇到密勒日巴尊者,並學習了密宗的方式之後,才清淨了自己的佛性,最後得到無上的覺悟。

 

所以,岡波巴大師,是當時最偉大的藏傳佛教大師,祂一個人兼容了所有的藏傳修行方式,創造了「達波噶舉派」。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