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了「咒語」分為功能性的密咒,以及濃縮經典要義的陀羅尼總持。但是、為何達上百萬字的經典,能夠濃縮為一小段的字句呢?
前幾篇文章,我們依序由《阿含》系列「短-長」的發展,再討論到大乘時期「方廣部」系列的叢書式、從而再度縮短了篇幅、如《金剛經》一類。
上兩篇文章,我們提到《阿含》系列的形成與組合。 雖然是「組合」,但是因為內容以《雜阿含》為基底,內容順序調度也並不違背佛的意旨。接下來、我們要談大乘時期的經典——佛教的經典並非完全為佛陀所宣說、這是需要再次強調的。
首先、《中》、《長》、《增壹》這些是後代佛教學者加上的頭銜。中跟長,說的是長度。而增壹阿含,則是在翻譯那三個之後才翻的,所以稱為增。
這一系列文章,我們將要討論「佛法經典在歷史中的演變」。佛經的歷史跟佛法,有怎樣的關係呢?
延續幾篇文章對於三學的論述後。總結一下:三學除了「戒產生定、定產生慧」的橫向作用之外,還有各自獨立的作用。戒的特別作用是「壓服煩惱」或「累積資糧」;定的特別作用是「發起神通」;慧的特別作用是「得到解脫」。它們除了是一脈相承的作用之外,還有各自的特色。
・三學「戒、定、慧」的各自作用與修學目標 從前一篇文章中,我們理解了三學之間彼此橫向的因果關係。而這篇文章將討論「戒定慧」三者之間個別的獨立作用。 《菩提道燈論》中提到,三學的各自作用是不一樣的。戒律的明確作用是調伏煩惱,而禪定的作用是發起神通。
・「戒、定、慧」三學之間的橫向因果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三藏」與「三學」之間的相承關係。 這篇文章中,將討論三學、也就是「戒定慧」三者之間的因果。 是的、三學之間存在著依次發展的關係。更明確的用詞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這樣的脈絡在佛教是很明顯的。
三學:將經典分為三藏的分類標準 上篇文章提到,「三藏」指的是三類佛教經典。而此三類別的內容,個別就是「三學」:戒、定、慧。(音譯:尸羅、三摩地、般若)更精確具體的說法是「增上三學」。
何謂三藏?佛教經典的三種類別 時常聽見「三藏法師」、那麼何謂三藏? 首先、「三藏法師」是我們常聽到也常用的名詞,例如西遊記裡的唐三藏。而「三藏」這是對一個僧侶敬稱,意指其精通於「三藏」經典。 三藏、指的是三種佛教的經典系統、也就是「經、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