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密宗傳承

密宗的修行方式,是一個以潛意識的管道來修行的方法。正因如此,密宗的方法、結果、目標、分類、性格等等,都屬於潛意識層面的範疇;而潛意識,對大部分人的「意識」來說,是難以理解、難以捉摸的,故稱之為「密」。

 

從傳統文獻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早期的密宗修行體系並無其核心骨幹,因為所謂的神秘,代表的是不可捉摸、不可預測,自然就有五花八門的各種方式。

 

有些人透過念咒,有些人透過冥想,有些人透過供養,有些人透過戒律,有些人透過祭拜,有些人見到了佛,有些人見到了菩薩,有些人施展了神通等等。

 

修行者分別經由上述各自不同之方式,都可以得到修行成果,但是背後更多的原理是什麼?原因是什麼?方法是什麼?是什麼樣讓它與修行成佛有關,則莫衷一是。

 

直到密宗重要經典《大日經》為首一系列經典的出現,開始將密宗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修行方式都歸納了起來,才統稱為「密宗」。

 

這一系列的五花八門的修行方式,也都進入了藏傳佛教體系之中,所以藏傳佛教有許許多多的宗派、傳承、口訣,指的就是密宗它經過時代的發展,在不同的大師們的個人神秘經驗中,一點一滴所堆疊出來的龐大密宗修行方式。

 

藏傳佛法的修行中,由於經過歷代大師們的雕琢,以及對密宗修行方式特別有洞見之修行者的歸納,密宗所有的修行方式,大多可歸納在「四部密續」之中。

 

四部密續,分別是:

極度重視外在戒律以及約束、親近,以求得以謁見密宗本尊的「事部」

重視透過內在的修練來看見自己內在本尊的「行部」

重視潛意識的力量之開展,讓自己能夠展現出天然本尊力量的「瑜伽部」

意識到不但只有潛意識,連肉體最細微的存在都是與潛意識一體的,透過肉體的鍛煉來開展出智慧本尊力量的「無上瑜伽部」。

 

從此之後,藏傳佛教不論文化與政治派系,都將自己所屬傳承的上百種密法,根據四部密續去分類與概括。

 

解脫教團作為噶瑪噶舉派的傳承弟子,特別是秉持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的旨意,極度重視藏傳佛教所較為不重視的「行部」與「事部」密續,同時也持續地在建構瑜伽密續和無上瑜伽密續的學程。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