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顯宗傳承

佛教的修行方式,分成「顯宗」與「密宗」:

 

「顯宗」的修行方式,使用的是我們的「意識」來進行修行、或者可以說是用我們的大腦來修行;透過意識的鍛煉、大腦的鍛煉,來改變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生命觀,從此來調整我們內在的無明,是為「顯宗」。

 

相對的,密宗的修行方式,則是從我們感知不到的前意識下手,故為「密」。

 

「密宗」的修行方式,在前期有許多意識所無法理解的原因、方法、技巧、結果。然而,其最後結果出現的時候,則是極為強烈而直接的,故為「密宗」。

 

藏傳佛教的修行系統有很多分類方式,有從政治上的分類、有從地區性的分類、有從家族傳承上的分類。而以修行技巧上的分類來看的話,一般可以歸納在三大系統:即「顯宗的理論」、「修心」和「密宗」三大體系。

 

其中,顯宗的理論於藏傳佛教中,主要由「桑普寺」所開創,「修心」則由至尊「阿底峽尊者」從印度帶來藏地後所倡導。

 

桑普寺的顯宗理論,繼承自印度偉大的那爛陀寺,主要是以那爛陀寺流傳之「彌勒菩薩」及其傳人們所著作的五到七部論作、及「龍樹論師」所著作的六部論作,為其核心之學習體系。

 

顯宗理論學習體系,是透過理論層面的學習及理解,來認識佛法的三觀之背後原理。

 

修心系統則是阿底峽尊者基於其對印度佛教的整體理解,特別是大乘佛教與密宗佛教的核心思想理解後,提煉出其中的精華「一切佛陀的教導,無一不是調整觀念的口訣」作為其核心。

 

基於此核心,阿底峽尊者重視各式各樣的觀念鍛鍊--比如無常觀、人生難得觀、輪迴過患觀、因果業報觀等等。為了培育人們這一系列觀念,尊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心方法。

 

不論是「修心」,或是「顯教理論」,都是藏傳佛教之不同教派,即寧瑪、薩迦、噶舉和格魯所共同重視的。

 

而每一個教派,對「修心」和「顯教理論」,也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詮釋,「噶瑪噶舉派」自然也不例外。

 

解脫教團,則是系統性地將噶瑪噶舉派之「修心」與「顯宗理論」方式,透過經典之中文翻譯、教學和實修,將之帶入華人世界中的第一教團。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