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佛法是純粹的唯心主義者,但其實不然。許多資料中,我們都可以發現佛對健康的重視.....
原始佛教認為心是物質(感官、外境)的產物,但大乘認為心可以獨立運作,兩者的分別造就修行的見解、行持、成果差異......
現在試試,不論看到、聽到或感到什麼,都先自問:這是屬於哪種塵?哪種根?哪種識?這就是在練習「內觀」......(詳全文)
我們的一切痛苦來自對現實的不理解,因此認識「我們的認識」至關重要。其中,經驗是基於外在的物質-「所緣緣」和內在的感官-「增上緣」二者接觸而催生......
觀察自身肉體的四種面向,是佛法中非常流行普遍的禪修技巧,如所謂「界分別觀」的禪修技巧...... (詳全文)
「四大種」指的不是具體、具象、龐大的物質,而是一種「能量」,各自帶有不同的特性。是指「每個物質所一定會帶有的四種能量、四種作用」,這四種作用即被取名為地、水、火、風...... (詳全文)
佛法認為物質的組成最基本包括四種特質,而被稱為「四大種」。之所以稱之為「大」,是因為它們是構成所有事物的普遍元素;之所以稱之為「種」,是因為它們是事物的基本源頭... (詳內文)
佛法所說的天眼通,是指一種穿透性的、透視性的觀看能力,比較像X光一樣。也就是說,阿那律的天眼通在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是穿透性的、看到整個世界像水晶一樣透明...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