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自由,來自勇敢。」

#Whybuddhismistrue
上週,我看到一段社論影片,其中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自由,來自勇敢。」
佛法極度重視勇氣,比如《戒經》(描述佛法的基礎:戒律的文獻)中,有一段話我就很喜歡:「降伏生死軍,如象摧草舍。」
修行者應如大象摧毀草舍一般,勇猛不移地摧毀自己的煩惱。
當然,常見延伸的問題是:雖然佛法講究勇氣,但是面對外來的壓迫、我們應該秉持這個勇氣,進而與其對抗、哪怕要訴諸戰爭也無悔嗎?
佛法的精神到底是「不開戰也不畏戰」還是「避戰」呢?


其實我必須說,我認為佛法本身是「避戰」的,但這個「避戰」情況、是建立在兩個大前提:
第一,是當事人本身深信輪迴與轉世、「深度認可」此生如果殺人而活,未來會在輪迴中深陷更多痛苦,因此無論如何都選擇「不殺」。
第二,是我們活在一個「因果彰顯」、「人神鬼」共處的世代,從我們最近每週都會分享的《本生鬘》中不難看出:
佛陀的很多修行都是建立在有天人、有鬼神,並且這些天人與鬼神會介入人類世界的社會背景。
若非如此,佛陀很多次可能真的看起來就是白忙一場。
上述這兩個要件,是一方面重視勇氣、一方面又避戰,這種看起來有點矛盾的精神之所以。
如果非要二選一、來到現實世界,佛法重視的是哪個呢?
其實不難看出,佛陀的態度一直都是「我把現實跟你說清楚,結果如何你自己決定。」
比如如果一個人充分考量,覺得與未來受樂相比(比如覺得未來地球快毀滅了還不如現在活好)、現在身而為人更重要,因此被迫選擇殺人、這樣的例子在佛經上也不是沒看到,比如大悲商主(未來會出現於《本生鬘》中。)就是類似如此。

 

然而,不論是避戰、或是勇而抗戰,絕對不可否認的共通點是:
一、佛陀重視勇氣。
二、佛陀反對暴力,此處的暴力指的是內在的「憎恨」所變成外顯的攻擊性與害意。

更多關於細微的佛法價值觀認識,歡迎來這裡看看一百堂免費的線上課:
lodrorinchen.org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