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人:游梓賢
大士就算墮為畜生、其行為也遠勝身而為人的無德者。
據說,佛陀往昔為菩薩時,曾投生為一隻名叫「持國」的鵝王,牠與十萬隻天鵝一起居住於如意湖中。
牠有一位大臣名叫「賢首」(此即未來的阿難),後者嫻熟於政事,記憶力超群,具有高貴、博學、有禮、謙卑、莊重、堅毅、乾淨、謹慎、正直、安忍等各種美德,多謀善戰,深受鵝王器重。
雙方互相敬愛、品行高貴,如師長與首徒、如父親與長子,其他鵝群則如賢首的同門或兄弟。
天龍八部、成就者、苦行者和咒師們,看著鵝群如此和睦共處,深感欣慰、天人也讚譽他們:
所謂:
羽毛若純金,聲美吐字清,
行正善和法,雖為天鵝身,
眾生不嫉妒,稱讚及宣揚,
兩鵝美名廣,眾王生敬意,
一時滿世間。
君臣二鵝時常教化鵝群,使鵝群品行端正,如王護國一般、使湖泊安寧美麗,讚曰:
鵝安居湖中,鳴聲極柔和,
猶如白蓮開,增添湖優美。
少許分散行,少許聚成團,
景勝空中雲,時分時聚美。
當時,波羅奈城的國王名為「梵受」,他時常在聚會上聽見大臣、國師、長老們讚揚天鵝君臣,讓他深感好奇,於是他告訴大臣們:「眾卿!請設想出一個方法,讓孤見見那對天鵝君臣!」
眾臣交換意見、尋找資料後,稟告國王:「我們當諄諄誘導鵝群來此,故應在城內建造一座適合天鵝居住的優美湖泊,並且宣揚這裡的禽鳥都不會受到威脅;這應該會激起牠們的好奇心、便能將牠們引到此處。」
梵受王覺得言之有理,便在城市復健修建了一座湖泊,景色足以和如意湖媲美;湖水清澈,有著各色蓮花等水生植物,美不勝收。
讚曰:
花樹湖邊繞,鮮艷嫩枝搖;
如佔據妙處,臨湖若思考。
蓮開似含笑,隨波而搖蕩;
蜂群受吸引,漪漣復徜徉。
睡蓮增美色,朝月而無眠,
葉下悄然開,如月影斑斑。
花粉隨波漾,積岸若金線。
花蕊並花瓣,聚集若簇錦;
處處覆水面,宛如供養雲。
水平靜瑩澈,魚群影現中,
色彩形分明,猶如游虛空。
附近有群象,展鼻噴水流,
如長串明珠;水波礁石阻,
飛花空中散。隨處飄香氣,
有如供養女,獻種種供品。
湖水明如鏡,普映天上星;
群鳥樂聚集,婉轉相和鳴。
湖泊建造完成後,朝廷任由各種禽鳥棲息於此;為了獲得鳥類的信任,他們日日宣傳要照顧好蓮池、保障禽鳥的安全,不受到人們的侵擾。
當年秋季來臨時,空中的雨雲散去,四處明亮、空氣新鮮、湖水清澈、各色蓮花盛開,使湖面更加優美;中秋月圓,月光皎潔,湖面面開滿各種鮮花。
當時有許多雛鵝剛開始學飛,其中一對天鵝從如意湖起飛,越過許多地方,最後來到波羅奈城;牠們聽見各種鳥類放聲鳴唱,蜜蜂嗡嗡作響,微風吹拂,湖面層層波浪,荷花芬芳。
雖然牠們習慣住在如意湖、但也被此地的美景所震撼,想起和牠們一同生活的天鵝們,不禁心想:「若我們能在此地生活該有多好!」眾生得到歡樂時,往往就會想起與親友共享。
這對天鵝在於是待在此湖盡情享受,直到次年夏日來臨。
夏季時,湖上雷電交加、烏雲密布,湖邊的孔雀已長滿美麗的羽毛,發出鳴叫,似乎在慶祝著烏雲的來到。成群的孔雀翩翩起舞,各種鳥兒嘰嘰喳喳地歡唱,各色鮮花隨風飄香,岸邊的白鷺則如雲堆。
飛來此湖的鵝群準備離去,那對天鵝也重新飛返如意湖,向鵝王稟報一路遊歷之處,並說明那座湖泊的景致。
牠們說:「陛下!雪山南方,有一座名為『波羅奈』的城池,國王名為『梵受』,他為禽鳥們建造了一座絕妙湖泊,還敕令眾人要保障鳥類不受驚嚇。
「所以,各類禽鳥都在這裡安心居住,未曾有不祥之事發生於此,陛下來年應當前去探查那湖。」
鵝群聽完後,都期待能前往波羅奈,鵝王則盯著大臣賢首詢問:「你覺得該如何?」
賢首回答:「陛下!我認為不宜前去,因為我們在此並無匱乏,人類又貪圖我們的血肉;人心難測、他們善於說謊與隱藏本性,性無憐憫。」
賢首接著又以偈頌勸說鵝王:「一般諸禽獸,心口常一致,人類世俗者,口是卻心非,出言極動聽,但未合於法,商人為利潤,無論在何時,即便有瑕疵,不言物不佳,故請王三思,不宜去此地,若是要前去,亦不宜久留,觀賞美景後,速返方安泰。」
當年中秋將至時,許多嚮往波羅奈城湖泊的天鵝懇請鵝王,鵝王難以拒絕,便在中秋之夜趁著月色皎潔,與賢首一起帶領鵝群飛往波羅奈城;讚曰:
湖泊風景佳,驚喜鵝王眾,
見此處宜居,遠勝如意湖,
決定常居住,歡享新居所,
忘記如意湖。
特別是牠們聽到梵受王保障禽鳥安全的敕令後,更感安心、待在當地嬉戲玩耍。
守湖人見到天鵝群飛來,就向國王稟報:「陛下!有兩隻聖天鵝,與傳說中具有美名的天鵝幾乎一致,金翼閃爍、頭與足勝於純金之美,身軀也比其他天鵝更健美,牠們已帶著十萬多隻天鵝來到此地。」
梵受王立刻找來一位捕鳥高手,要求他捕捉那對天鵝君臣;獵人先觀察天鵝的習性後,暗中設下不少圈套,天鵝們仍在湖面暢遊、全無防備之心。
突然,鵝王雙足被圈套纏住,此時牠心想:「不能讓其他天鵝受到同樣的不幸!」便立刻鳴叫,發出危險信號;天鵝們聽聞鵝王被捉,驚恐不已,各自逃命,唯有賢首不離鵝王身邊。
所謂:
仁慈在心者,不惜捨性命,
親友若遭難,憂傷過己亡。
鵝王對賢首說:「你快逃命、不宜久留,我已陷入陷阱、你待在這有何意義?」
賢首回答:「死亡必來、我享樂時與您共同,如今怎可捨您而去?我若為了保命捨棄您,如何面對如暴雨一般的譏諷?若您遭遇不幸、棄您而去豈是合理?無論如何,我都要陪著您。」
菩薩回答:「我已經中了圈套、必會進入鳥籠,你還沒失去自由、怎麼會這樣想?我們若同時死去,對鵝群有何利益?若為了毫無意義的事情死去,對你又有何益?」
賢首回答:「陛下,您遵循正法、故政通人和,我也因此遵循正法、所以忠誠是我的本分,為此捨命亦無懼!」
菩薩說:「你願意為了親友捨命、的確賢善!你以遵循道義、謹守臣道,所以請遵命離去!你應該繼任,善用聰慧與謀略來照顧鵝群,」
牠們互相勸說時,獵人卻如死神般到來,君臣一看到獵人便沈默不語;獵人發現沒有天鵝群的蹤跡,便四處巡視,最後只看到兩隻聖天鵝。
他對這兩隻天鵝的美麗感到吃驚,以為兩隻都中了圈套,抖一抖陷阱後、發現只擒住一隻,另一隻是自願陪伴在側,讓他更加訝異。
獵人問賢首:「這頭天鵝已落圈套、無法飛走,但你沒有落網、羽翼健壯,看到我來又為何不離去?」
賢首用清楚響亮的人類語言回答:「鵝王被擒、忍受巨苦,所以我沒有飛走,你用圈套捆住了他的雙足、他則用德行捆住了我的雙足。」
獵人更加驚奇,寒毛直豎地問賢首:「鵝群害怕我、看到我來就飛走了,你又為何不怕我?」
賢首回答:「鵝王於我有恩,如今卻遭遇不幸,我就算死亡也不會獨活。」賢首發現獵人被他的話語感動又繼續說:「我勸你:若想得到快樂,今天就放我們離開、此生必會蒙福。」
獵人回答:「你請自便、我沒有想抓你。」
賢首說:「請答應我:若你非要抓一隻鵝不可,就抓我放他,我就不會難過了。「我分兩個體型相同、年齡相近,用我贖牠對你無害!若你不相信我的話,你可以先抓住我、再放了牠。
「你這樣就沒有損失、我的心願也得以滿足,鵝群開心、你也交了個朋友,這豈非兩全其美、如滿月一般的美事?」
獵人雖習於造惡,但聽到賢首不顧性命而忠誠鵝王,稍感羞恥、也被賢首的話語深深打動,心生敬佩,向賢首合掌說:
「大福德者,善哉!善哉!你願意為王捨命,堪為人天之中的聖行!我會釋放您的大王,誰該傷害比您性命還尊貴的鵝王?」並決定不顧聖旨釋放鵝王。
賢首見到鵝王被釋放非常歡喜,興奮又友善地看著獵人說:「你既釋放了鵝王、我們都很開心!願你快樂、親友豐饒萬年!
「現在,為了不讓你獲罪、請把我和鵝王一起帶回王宮,人王若是看到我們君臣、必然歡喜重賞你一大筆遠超你想像的財富。」
獵人聽到賢首的要求後心想:「這對天鵝如此奇妙,我就暫時帶回王宮。」
他回到宮中後,將未受捆綁的天鵝恭敬展示在國王面前:「陛下,我將鵝王與他的大臣帶回了。」
梵受王看見這對天鵝如黃金般閃閃發光、十分悅目,便告訴獵人:「這兩隻聖天鵝沒有被捆綁、也沒有受傷,你如何把帶回牠們的?」
獵人作禮後,把賢首願以自身代替鵝王的經過稟報梵受王,梵受王聽聞後又驚又喜、令人為鵝王鋪設了柔軟的寶座,讓鵝王坐於其上,再讓賢首坐在與大臣們相等的木凳上。
鵝王心想:「現在是讚頌國王恩德的最佳時機!」便以銀玲般柔和的聲音禮讚國王:
「威嚴妙色身,近來可安康?王身無傷否?王語流暢否?利眾之政法,能護臣民否?榮譽廣傳否?民眾忠誠否?諸臣賢善否?能理國政否?存思百姓否?眾人知此地,為善治大國,餘國順從否?慈悲美極否?不溺輕信否?政法一致否?陛下大德力,名揚全天下,敵國嘆息已,孰敢害陛下?」
梵受王聽了之後非常歡喜,回答:「孤最近安好、政通人和,能遇到你們這些賢聖,滿足孤長久的願望!你被獵人捕獵後,是否受打或受傷?獵人看見受困的禽鳥,往往會忘記德性、隨心造惡。」
鵝王回答:「我雖身陷圈套,但獵人對我沒有敵意、也沒有傷害我,他也沒有強捉我和賢首,對我們驚奇地仁慈。我們的善言勸動了他的善心、還尊敬地放我們離開。
「我跟賢首不希望他受到陛下的責難、還能受賞,才前來此處。」
梵受王說:「孤今天得以滿足長久以來的願望,看見您們君臣、開心無比,孤很滿意獵人地使並必達!」梵受王即刻賞了獵人一大筆財富,然後繼續對鵝王說:
「您們二位來到這裡、請不要拘束,若有任何需求都請請告知、孤必會滿你們的意;孤願意與你們共享財富、任何需求請自由拿取,如果無法滿足你們的需求、友情又有何意義?」
梵受王接著微笑地與賢首閒聊:「孤第一次見到您、不敢直言,有點緊張、所以說話稍嫌拘謹;我們聊聊、交個朋友如何?這是孤長久以來的心願,請不要讓孤落空。」
賢首向梵受王行禮後說:「陛下如帝釋天王一般,言語中表現出善意、又有誰會不尊敬您?人王與鵝王喜悅交談時,身為人臣豈敢多言?插嘴實在失禮,所以我才沈默,請您諒解。」
梵受王聽了之後非常喜悅,微笑地回答賢首:「世人都知道您的大德、也知道您與鵝王情深,如此溫和善良必是長久練習所致,所以我們更應持續聯繫友情,養成謙和高貴的氛圍。」
鵝王知道梵受王熱情地想與他交友,非常滿意地說:「我們雖然初次見面,但陛下非常真誠、如接待摯友一般非常慷慨;您善待我的態度,又有誰能不動情?
「不論您為何邀請我來,您的真心相待已讓人信服您的好客。您高雅利民、德性勝於苦行者,功德自然增上、名譽傳遍天下;反之,造惡之人難逃報應,因此誰又會為了造惡而放棄善法?
「政權並非單靠勇氣、財富與謀略,因為這些對無德之人毫無用處,只有智者才會天下歸心。陛下德高智廣、重視名譽,所以力量強大、勝過皎月。
「陛下能平息國敵的憤怒與嫉妒,故請您持續保持溫和之心以養德,慈悲教化諸侯國,守護臣民。
「陛下若珍愛正法,則今生與來世皆會快樂、臣民也會依效您的行爲;所以若依法化民,連天神也會擁護。
「波蘿奈國雖然很好,但我們該回去照顧眷屬了!」
王臣們聽到鵝王的善言都十分歡喜,但得知鵝王歸心似箭,只好不捨地與兩隻聖鵝道別。
鵝王飛翔時,如無暇的刀鋒般劃過長空,賢首也跟隨在側;牠們終於與天鵝群團聚時,皆感到無比的欣悅。
所謂:
鵝王懷仁慈,為利人王故,
專訪王授法,受人王敬重。
可見,大士就算墮為畜生、其行為也遠勝身而為人的無德者,更何況生為善道者?
上述事蹟也指出美言軟語能帶來雙贏,執得稱歎;另,若有善知識的指導,則難事也能成就、故善知識極為重要。
上述事蹟也指出阿難長老過去的本事:他常隨佛陀修持慈心、尊敬佛陀。
菩薩本生鬘之鵝王本生第二十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