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第六第七意起時,正念攝令自解脫,名二三剎那解脫。(金剛句講述稿)

#禪修課程金剛句講述稿

#噶舉派是實修為主的傳承

 

第二分段:「第六第七意起時,正念攝令自解脫,名二三剎那解脫。」

 

如果聚焦這件事發生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如果聚焦你沒有壓住它,你讓它自己再衍生、堆疊的話,第二步驟它就會衍生出第六意識。

 

那這個第六意識它的特性是什麼呢?

 

它會貼一個標籤,然後定義那個感受。所以一開始是聚焦,然後再來就是貼標籤、感受。那麼貼標籤跟感受其實有前後差別,但是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它已經快到我們感受不到了。

 

那如果在這個階段你就讓它停住,它就不會往下走,那就叫第二剎那解脫。那如果這個階段又不順利,一般來說都是不順利的,那它會怎麼樣呢?

 

我們會在這個標籤跟感受上面去產生情緒,這個情緒就是來到了第三剎那,叫第七意。

 

那如果你可以停在情緒這個階段,不讓它再往下衍生,那叫第三剎那解脫。所以我們其實有很多選擇,後面還有,第三剎那再解脫不了,還有第四。

 

那這個要注意的就是這種意識的關係,阿賴耶識跟第六、第七意識的關係,它有分很多解釋方式,那我們現在是按照密法的解釋理論去解釋,所以不一定會跟你平常聽到的一模一樣。

 

我可以讀一下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對於剛剛講的整個運作過程的註解。

 

「首先,心的明分受到氣的動搖(就是我們身體裡面的氣在控制的時候),令等無間意構成此後的種種幻象,等無間意會特別用力於聚焦在境界上,產生經驗、執取外境。」所以第一個、我們的心被動搖的時候,它就開始聚焦,所以我剛剛一直說聚焦它帶有偏袒性。

 

「接下來,等無間意會再次影響此識,令其在能取相消失後產生帶有能所的感受,同時激發第六意識,此即受蘊。」所以它聚焦之後,接下來就會觸發感受,這是第六意識。

 

「當心感受到樂、苦、捨(不苦不樂)等任何一種感受後,會讓我們產生煩惱。為樂生貪想,為苦生嗔想,為捨生癡想。這些差別出現時,就是末那識(第七意識)介入的階段。」所以再來第三個就是情緒。

 

所以第一個是聚焦、第二個是感受、第三個就是情緒。

 

聚焦是等無間意,叫做作意,感受是第六意識,情緒是第七意識。所以第一剎那解脫就是在等無間意的時候,一旦聚焦就停止。第二種是貼了標籤、有了感受之後就停。第三個、情緒產生之後就停下來。

 

--

禪修就是「心的重訓」譬如讓心長出強健的肌肉,可以應對生活中的負重與壓力,讓生命活得更自在健康且富有彈性。

 

「金剛句」是一套禪修訓練的系統,由第八世大寶法王所創,總共五個階段,從最初讓心穩定的訓練直到大手印,讓禪修行者能走向解脫之道。

 

我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先加入羅卓仁謙的LINE@

https://reurl.cc/D3Xk3Q



回列表頁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