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密勒日巴歌傳講座:人身難得,有如珍寶。

活動名稱:密勒日巴歌傳講座:人身難得,有如珍寶

活動時間:2024316日(六)

活動地點: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50 101會議室

主辦單位:解脫教團護法會

主講者:第三世阿珠南卡多傑仁波切(又名司南仁波切)

 

今日是「密勒日巴歌傳」系列講座的第一場。解脫教團有幸邀請噶舉派上師  司南仁波切,主講《那道陽光,不曾離開》中「密勒日巴與獵師日巴」一節。仁波切與解脫教團創辦人羅卓仁謙,是在佛學院讀書時的同班同學,彼此相當要好,本場講座也由創辦人羅卓仁謙擔任翻譯。

 

仁波切於開場時說道,選擇「密勒日巴與獵師日巴」一節與大眾分享的動機,是有感於現代社會充滿競爭帶來的傷害,而人們「基本上都受到渴望跟恐懼,兩種情緒的控制跟影響」,因此想透過這節的內容,談談當中的「渴望」和「恐懼」。正式進入傳記本文前,仁波切說明尊者的「歌傳」之所以為「歌傳」,是因尊者「以歌唱的方式來傳遞『想傳遞的修行經驗』」,而尊者「既愛唱歌,聲音又美妙」。

 

仁波切也說道,尊者「透過於歌的方式,能夠將自己內在的體悟經驗『如實』的、不經過加工,也不經過矯飾的傳遞出來」,這是因為,尊者「沒有所謂修行不修行之分」,其「生活跟修行是相等的」。仁波切更進一步指出,尊者所唱的歌,絕大多數「以頂禮瑪爾巴上師作為開始」,彰顯了「虔敬跟信心的重要性」,同時亦彰顯「噶舉傳人、噶舉弟子的特色」。

 

進入傳記內文,仁波切首先舉文中,尊者慈悲的安撫被獵人追趕的鹿,對牠唱的一首歌中提到:「外在的可怕雖可逃避,但內在的恐懼難以超脫。」以及仁波切自己曾滿心期待上到101大樓觀景臺,然因天氣不佳,無法觀覽城市風景而感失落的經驗,和大眾談論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佛法心智訓練的重點,在於要意識到,我們許多的痛苦,「跟客觀事件沒有關係,而是我們內心在一開始預設過多的渴望或是恐懼而造成的」。

 

仁波切繼續談到,密勒日巴尊者用歌聲安撫驚恐的鹿,令其放鬆、平靜下來的情景,「並不是說那頭鹿聽得懂尊者唱的歌,而是說尊者內在所展現的慈悲力量與氣息,對這個生物產生了改變」。仁波切舉了自己非常慈悲的母親,及以慈悲聞名的噶舉派重要上師: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的例子,傳達「深具慈悲心的人,他的精神力量對於他人的影響是很強大」的訊息。

 

仁波切接著引導大眾注意到尊者對獵犬說的話:「你敵視一切,心中充滿敵意,故如今身為造罪之身,飽受疾苦,如果不放下對立的二元,則難以超脫恐懼與苦難。」若連結我們的生活,則要體認到「我們都會加工我們的經驗,所以我們理解到的,都跟事實有出入」,而「如何去解除這個加工」,就是「佛法特別重視的,表象與真相的道理」。

 

至於尊者對獵師日巴唱的歌裡提到「佛說人生難得有如珍寶」,仁波切舉自身來到臺灣,初次看到海,又看到海中有非常多的魚時,「產生了一些佛法的體悟,對於人身之難得有一種更深刻的信仰和理解」這樣的經驗,提醒大眾要將在佛法中獲得的啟發、知識,帶到日常生活中加以印證,如此,「我們才會對佛法產生實用性的信心」,否則我們對於佛法的理解與信仰,「就很容易停留在只是文字層面,或者知識層面的一種理解而已」。

 

講完傳記的內容,進入問答時間之前,仁波切慈悲的帶領大眾,唸誦密勒日巴尊者的咒語,「祈禱尊者祝福我們,在現在、在這個當下、就在這一刻,我們內心能夠得到啟發、得到轉變、得到自由」。

 

最後在問答的環節,與會大眾提出一些問題,諸如「密勒日巴尊者是『尊者』,面對困境時很有勇氣,覺得自己和尊者有很大的落差,如何面對自己這樣的心態?」、「無法像尊者在比較僻靜的環境中修行,身為需要上班,處在很多誘惑的環境裡的凡夫俗子,有何修行上的建議?」、「仁波切在對上師的信心與虔敬方面,有什麼觀點?」

 

仁波切對於大眾提問,皆給予詳盡的回應。像是仁波切說,「尊者密勒日巴,不是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很有勇氣的人」,而是用寬坦的態度,將「逆境視為正常的事情」,並付諸一點一滴的持續努力才有所成就,這是我們能夠加以模仿、做到的。又,仁波切認為,或許我們很難像尊者那樣修行,但若可以把握每天之中短暫的時間,透過「短時間、高品質的方式去鍛鍊自我」,如此養成習慣,將「會產生很難以想像的效益」。

 

對於弟子與上師之間的關係,仁波切則以「孩子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關係譬喻,「所謂真正的虔敬,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親近感跟信任感。」仁波切認為這種情感的重要性之一,在於現代人常苦於「孤獨」,但當我們對於上師、三寶──佛、法、僧,懷有如此的情感,「孤獨」便不容易出現,甚至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接著,仁波切提到和創辦人羅卓仁謙上師在佛學院時,一起討論佛法超過幾千個小時,兩人相知相惜,因而也對解脫教團的朋友們與各項佛行事業,有著關注和期待,仁波切也提到,解脫教團的「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這種修行的次第,是特別、特別好跟特別、特別重要的」。

 

講座尾聲,仁波切以拉瓦佛學院院長的身分,表達對許多解脫教團的朋友,在每年佛學院的結夏安居中供養僧眾飲食的感謝,這個感謝,仁波切說,「不是只是世俗上的感謝,也是修行上、佛法精神上的感謝」。今晚的講座,也就在仁波切勉勵大眾繼續修行的祝福之中圓滿成辦。



回列表頁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