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原始佛法跟大乘佛法之價值觀差異Ⅱ(修心七要講述稿)

菩提心禪修次第

修心七要

噶舉派是實修為主的傳承

 

你如果去看原始佛法的經典,比如說像《阿含經》,你會看到裡邊大量使用所謂的「出離」、「厭離」、然後「滅」等看起來很對抗性的字眼。煩惱在這裡是被當作對手來看待的,那麼把煩惱當作對手來看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那是因為在原始佛法的時候,出家人是一種專職的工作,可以把出家人的工作看成就是專門在對付煩惱。

 

但現代的出家人跟原始佛法時代的出家人不太一樣了,現代出家人要扮演很多角色,可是在原始佛法時期,出家人的生活是相對單純的,比如說,佛陀並不鼓勵出家人自力更生,佛陀並不鼓勵出家人自己種田,也不鼓勵出家人透過於修法為人家祝福,甚至以此來賺取錢財,佛陀並不鼓勵這些,佛陀把這些稱之為「邪命」。

 

這個不鼓勵也不是那種你做了你就完蛋了,就是不鼓勵的態度。那為什麼叫「邪命」呢?邪命的意思就是說這個生活方式是錯的。

 

--

禪修就是「心的重訓」譬如讓心長出強健的肌肉,可以應對生活中的負重與壓力,讓生命活得更自在健康且富有彈性。

 

「修心七要」是一套培養菩提心的禪修技巧,由切卡瓦論師所創,此禪修法門最大的特色,是它非常簡單、非常適合如現代一般的五濁惡世,能夠把五濁一切障礙都轉化為菩提心。

 

我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先加入羅卓仁謙的LINE@https://reurl.cc/D3Xk3Q,及「禪師不打坐」的LINE@:https://reurl.cc/OMvGmr 



回列表頁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