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法成大業課程:透過佛教史,理解佛教的本質

課堂時間:2017年12月9日(六)
課堂地點:德祺書坊
學員人數:16人
主辦單位:解脫協會
授課老師:羅卓仁謙

 

解脫法成

本日課程為《解脫莊嚴論》第四品第一小節,延續三十頌課程後,練習標註虛詞、查字典找尋動詞,拆解自動或他動動詞,就好像在推理小說的懸疑劇情中拼湊線索,找出誰是真正的兇手?以為已經找到答案,但句中突兀的某個單字又讓劇情陷入膠著,在這拆解文字與翻譯的過程中,雖讓人困頓,但透過思考及老師講解,呼之欲出的答案就是我們進步的空間。

「我們也有成佛之因的如來藏,從無始輪迴中,我們大概也得過人身寶、遇過善知識,在此之前,為什麼沒有得到佛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讓人很好奇想一窺究竟,期待下次上課峰迴路轉的翻譯拆解及答案。

攝類學

本日課程討論了死亡為何不會直接消失?為何還會轉世?以及十二緣起,決定怎麼轉世的愛、取、有,就是因為這個動機,讓我們的識流轉不歇;而愛、取求生求存的能力,以及希望保存自己原樣的力量,讓我們的心一直流轉下去。

佛在四聖諦談到業力和煩惱,苦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就是我們的肉體。肉體與肉體所帶來的經驗即是苦,所以無常、苦、空、無我,也是苦的本質。重新讓我們認知了何謂業力。

佛教史

本日課程複習了何謂經部及有部。有部之核心精神,來自《發智論》的「三世實有、法體長存」,認為過去、現在、未來是真實存在。這是一群居住迦司糜羅(Kashimir)的人,對《發智論》寫下的總結與評判,即為《大毘婆沙論》,並列出《發智論》中各種學說哪個學說最正統。他們是《發智論》的正統繼承者們,即為有部師。

另外一派認為過去、外來是假的,現在才是真的,他們重經而輕論。這是一群散居印度各地的譬喻師,他們最主要的職能是教化弟子,因此使用許多譬喻來幫助教化,被稱為譬喻師,後被稱為經部師。此兩派因對《發智論》的權威性有辯論,並對三世實有、法體常存有不同的看法,而造成對立,成為經部及有部。

接觸佛教史,使我們更能掌握佛教思想的源起及演變,幫助理解佛教教義的本質。

 

 

 



回列表頁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