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道歌海宴:了解並體認死亡,再付諸於實修

活動時間:2018年1月4日(四)
活動地點:待室
參與人數:13人
主辦單位:解脫協會
主辦人:羅卓仁謙
活動紀錄:朕嘉

 
上週的道歌提到密勒尊者的妹妹琵達,終於見到常年吃蕁麻度日的尊者時,對於親哥哥的長相感到很驚訝。本週道歌延續此主題,是一系列尊者與妹妹的互動,其中大多是妹妹責怪密勒日巴尊者,為何不像其他人一樣進行優渥富足的修持,偏偏選擇如此刻苦的修行方式。

無懼死亡,捨棄舒坦

與妹妹互動而唱出的道歌,有一首亦是名聞遐邇,緣起是尊者希望妹妹以後不需要再來探望自己,所唱出連續的「若能死於此山中,即滿窮子之願望!」道歌充滿了坦蕩、瀟灑、率真、無所執著的情懷,心自在地面對死亡的態度,讓後人莫不敬然。不論先前馬爾巴系列道歌,乃至於密勒日巴系列道歌,都可以看出兩位尊者有強烈想要快點死亡的心境。

面對死亡的態度,是檢測行者證量的最佳度量。佛法的根本精髓,正是了脫生死痛苦,於是對待死亡的態度,可以看出修持者的修行底蘊,甚至在第九世大寶法王的道歌中,都有提到「了解死亡無常」是噶舉派的精髓。因此這首道歌,體現了此時的尊者,無懼死亡。

本次道歌也提到,年馬地區的人對尊者升起信心,開始會上山供養,但是尊者不願意接受信財,因而選擇離開茵綠山,去紅岩玉鵬窟閉關修持,直至死亡。

恐懼業報,反成精進

那麼密勒日巴尊者害怕的是什麼呢?害怕自己不夠精進。因為巴尊者背負著殺害三十五人的精神包袱,深怕自己可能在死後會下地獄,因此積極在身體健在時,拚了命投入修行中。但是維持人身,必須吃飯以維持生命機能,密勒日巴尊者在把握生命修持佛法,與花時間去乞食、找食物吃之間,做出一個重大的抉擇──犧牲乞食,勇猛精進,也就是寧可餓肚子,也不要懈怠精進。

維持四大,拙火運身

本次道歌提到,尊者受到妹妹質問,反而更加精進,不再愜意過著早上唱歌、晚上睡覺的生活,決定將自己的身語意三門,專注在三個重點,連剪塊布的時間都沒有,如此經過了十八天,尊者產生非常強烈的「煖樂」。

佛教對死亡的認定,與一般世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四大分解」,這是指組成身體的地、水、火、風之維繫平衡打破,開始崩解分離的過程。佛教的死亡就是人身四大分解的過程到結束,而一般死亡認定是以腦死為主,前者重視崩解過程,後者重視某剎那狀態。

佛法是以了脫生死為根本,對於面對死亡分解的過程,尤其是密法,會有很殊勝的做法來因應,例如大手印的禪修,就有模擬死亡過程,讓行者在死亡時儘量不受四大崩解的影響,讓心安穩地進入非常細微敏銳的狀態,進而了解生死的實相,達到解脫成就。

當四大分解時,如龜脫殼,會有強烈的痛苦產生,因此人的一生透過所謂的「四食」來努力維持,讓四大不分解。四食分別是:(一)段食,飲食食物;(二)觸食,飲食以外的感官刺激;(三)念食,意念思維的增進;(四)識食,八識的薰息。密勒日巴尊者透過密法修持,能夠以少量四食即維持四大,即便不吃飯也不會感受到痛苦,將維持四大的生命狀態,全部都投入修行。

羅卓仁謙老師指出,學佛很容易落入兩種情狀:(一)念念來生去淨土修行,卻忽略了此生該如何面對死亡;(二)通曉很多佛學知識、理論,但是對於面對死亡卻沒有實際準備。這兩者都不是很好的狀況,佛法畢竟是用來解決生死痛苦的方法,唯有「了解死亡、體認死亡,再付諸於實修」,才是最重要的學佛觀念。

 

 



回列表頁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