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20年2月26日(五)
活動地點:台北W飯店
參與人數:36人
主辦單位:解脫協會
主辦人:羅卓仁謙
紀錄:柯君樺
祈願法會(སྨོན་ལམ,monlam),始於佛陀於印度展現神變之慶祝;又、五百年前宗喀巴大師修整大昭寺、奠定了藏地祈願法會的形制;此次解脫協會於台北W飯店、匯聚台北時尚風華之地,比照噶舉一脈傳承以降之儀軌、融合復古與新潮,以全華語的內容舉辦祈願法會。
往昔藏地之傳統、包含一座《本生鬘》之講法,使活動中親近供養諸佛之大眾得以了解佛陀無量過去世中累積之功德。
而本次亦循此古例、協會創辦人羅卓仁謙言及捨身餵虎及以割肉餵鷹之典故,進一步地於會上佈發以《佛所行讚》為內容基礎的白話譯本之《大記詠》,內容詳載佛陀作為悉達多思辨、成道至周遊傳法的各種歷程,並且公開說明今後解脫教團即將發布之《聖典》內容篇章緣起梗概。
解脫教團之《聖典》為創辦人依照當代佛弟子快速掌握正確佛法內涵所設計之基礎讀物。
在世界宗教中,佛教內部經典成立時間與崇奉流派不一,論述內涵具多層次之活力。然而、也正是「缺乏明確入門經典」使得當代接觸佛教者、難以短期掌握基礎內涵。諸如《心經》論及不一不異之真理之深奧;《藥師經》指出橫死八難之功能訴求;《阿含》系列的初步思辨等,似乎佛弟子們必須歷經長久學習、才能掌握佛教義理。
有鑒此缺乏系統學習之狀況,創辦人因此於羅卓仁謙平台推出100堂基礎佛學課、並於解脫教團規劃編纂《聖典》。內容架構借鑑於噶當六大論,涵括「起信、禪修、行持」三部。
其中,《佛所行讚》為馬鳴菩薩所著、屬於「起信」之主軸,為目前公認最貼近史實之佛陀傳記,唐代僧人記述的天竺佛學學制中即是相當普及的經典。
相較於本生故事記敘多種具討論空間之因果,內容更著重佛陀作為一名人類王族,如何「感知苦」而急欲脫離五欲牽繫;論破當時主流思想世論;在各大修行者之間尋求正法之途而終至成就覺悟、及以在印度各地周遊說法之一生所行。理解同樣曾為人類的佛陀於世間經歷與覺悟,此即創辦人希冀帶給當代學佛人的引路經典。
各種佛法學習,無非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對於苦的感知。所謂的苦,意近於「磨滅」,以就是日常中事物毫無停歇地發展成長、變異不止所帶來「無所安定」的感受。認知到環繞周邊、時時刻刻且無所不在的苦,以此停下帶來扭曲的逃避與僵持,透過禪定進行正確的修持培養積極面對的能力。
唯有如此,佛陀教法的行者們方能在毫無止息的輪迴當中立定方針:尋求至終之寂滅、抑或尋求於世俗中長久的大乘利他精神。
創辦人提到此亦為「祈願」之要點:與其祈願事件之順利、唯有「人自身的順利」才能帶來真正的順利。以佛教所言,業果只報於自身、不報於他人,唯有自身俱足面對的勇氣、在一次次的艱難中展現不同往昔、別於眾人的姿勢,方能為自己展現真正的神變。
歡迎到此處聆聽第三座的說法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Mokshah.org/videos/24501756388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