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七月下旬菩薩僧團布薩:智慧——由現象抵達真理

活動名稱:菩薩僧團布薩
活動地點:線上直播
參與人數:37人

 

在夏季的平日晚上,解脫協會的菩薩學人們各自面對電腦前、透過社群平台的直播連線,在各自的家中安然進行布薩活動。
隨著疫情的趨緩,如此面對螢幕聽聞創辦人講經的便利、或有可能是近期最後一次。

此次,創辦人繼續完整討論〈建言錄〉第四章中六度之「智慧」的內涵。

‧智慧為何重要?
創辦人說明,一切我們在解脫之道上所關注的,不外乎十二處:對外的六感官「眼耳鼻舌身意」、以及對內的六感受「色身香味觸法」。這就是一切我們所體會,也就是「一切法」。智、即是直觀性的結論;慧則是分析而得的結論。

‧佛法如何討論「智慧」?
創辦人指出,在我們認知的概念之後、通常有著「客觀真實」的另一面。佛陀在不同時期的說法,透過不同的方式說明:如何藉由智慧通向真實?

首先,佛陀解釋一般現象、不外乎個人此身的「十二處」,此即初轉法輪。
進而,在二轉法輪時,佛陀闡釋「現象無限多樣」而「背後真理的不可得」,也就是般若空性之法。
至三轉法輪時,佛陀針對空性智慧補充說明、唯有透過拔除我們對現象的誤會,才有可能得到背後「客觀事實不可得的真理」。

創辦人引述註解內容,說明道:注重現象分析思維,這正是大乘菩薩智慧勝過二乘聖者之原因。

‧〈建言錄〉中智慧所扮演的角色
創辦人再度強調建言錄的內容架構:前三章是「為發菩提心的種種準備」;第四章「停止懶散」則是全論核心;第五至第八章、則依序討論六度,而佈施則分列在各章之間、並無獨立章節。
創辦人講解到,建言錄著成於「二轉法輪」的論述下,著重於討論「以智慧分析背後真理不可得」。
這點亦可從內文的隱意中看出:「一旦用慧眼消滅煩惱大敵,它就毫無任何可逃之處,毫無逆襲機會。」此處所稱「慧眼」,就是分析性的智慧。

我們往往將分析用於外在對境當中。
希望透過分析對境、去壓制我們內心的煩惱。然而,倘若我們能夠直接將分析、轉向「自己內心的煩惱」,煩惱本身的微不足道,就會逐漸顯示出來。

在此不足一小時的講經過程,創辦人以佛法最為重視的「智慧」為引、透徹的剖析〈建言錄〉的內文理路、並令眾學人具有論述時期的立體概念。大眾即使學習如此廣博的內容、絲毫不在理解上有所滯礙,透過線上觀看螢幕學習,依就能從中得到鄰近生活的相應體會。



回列表頁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