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從「如來常住論」談外道佛教化、佛教哲學化的假議題

 

佛教在整體發展過程中,融入了許多來自外道的思想、世界觀與修持技巧,出現與原始佛教各有千秋的不同系統,在緊緊抓住佛教追求解脫的根本思想之下,這些宗派在佛教中都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不過,在勝鬘經、 獅子吼經,以及大量密續的真常系統典籍中,都有深入地闡述「法身常住」、「如來藏常住」的思想,進一步衍伸出部分密續中「本智常住」、「光明心常住」等理論,而在獅子吼經甚至提到,講諸行無常者是野狐、講法身常住者才是獅子吼。

法身,其實是一個被動詞、反面詞,它是指「無二障」的狀態,所以「無二障」的狀態當然是一直都在的,因為他根本不是一個因緣生滅法。

所謂的非因緣生滅法,也就是無為,在真常系統的典籍中,都廣泛地討論到法身、如來藏的真常不滅,當然,這是為了捍衛住佛教的立場,表達出「雖然我講常住,但是跟你外道講的還是不一樣,我的常住是無為法」。

然而,「法身常住」與「光明心常住」的論述根本不在同一個等級:前者是一個反面性、被動詞,而後者則是一個正面性、能動詞,說反面性的東西常住,講白了跟沒說一樣(就好比從古至今都沒有出現過時光機,所以一直都是「無時光機」,要說「無時光機」常住也沒人管你),但是一旦論述一個正面性的東西(光明心)常住,就會進入我們上一篇文章討論到的議題:認定一個持續性、有作用的東西常住,根本上就是所謂「常」的執著。

 

追根究底來看,為什麼真常系統要說本智等等常住?

首先,從其情感層面來說,真常系統的確受到外道影響,當然大家都知道,我對於有沒有受外道影響不是很重視,只要你能夠緊緊黏住佛教的思想精髓,問題就不大。
不過正因為如此,真常系統的理論自然都會守住「如來常住」這個主題,用盡各種方式來闡述它,這不外乎有兩個論調:

生滅法皆虛幻,而如來是真實,所以如來不生滅,所以如來常住。
將如來說為無常,會讓眾生產生斷見,所以才要說如來常住。

 

說實在的,這兩個論調,都是從純粹「理念上」來討論、忽略現實層面所導致:首先,如來為什麼一定要是真實的不可?這在中論裡面早就有深入而廣泛的質疑與討論。佛教的精髓,來自於「微觀」:所謂「微」,代表佛教修行者的認知要有別於一般的認知,深入剖析事物的狀態,而「觀」,指的是透過禪定開展出來的觀察力量,只有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我們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的本質(無常)。
佛教講緣起,要注意的是,這是由佛陀本人在觀察到諸法不停變化的運作方式之後,才提出的論調,而不是先提出假說、再去驗證,因此,任何「先提出論述再論證」的思想,本質上就偏離了佛教,因為先有論述、就有主觀,佛教的思想建構方式,反而是觀察-論述-批判。

以這邊提到的兩個問題來說:首先,因為如來是真實,所以常住.......但是,如果如來是虛幻,會有什麼問題嗎?

這種「如來真、世俗假」的論調,本來就是很主觀的論述,連構成我們的五蘊都是假的、何況是構成「如來」的五蘊?認為一定有個東西是「真的、常住」,不過是一種害怕一切皆幻的執著,再更徹底地說:當任何眾生真的透過直接的經驗,觀察到「如來」、自然就會觀察到其因緣和合的特質,這個眾生還會說如來是「常住」嗎?

 

其次,說如來為無常會產生的斷見,更是典型的「只講理論、不談實際」,雖然這說法理論上看似合理,但平心而論,見到某物是無常=產生斷見,根本就是對「認知無常」的蔑視,也凸顯出立論者不知道所謂「無常」的道理。

因為,當我們真正透過禪定開展出看到因緣生滅的智慧,這才是真正對無常的認識。然而,觀察到事物不停變化的人,怎麼可能會認為那個事物是「無」進而出現斷見?舉例來說,遠距離看到馬尾巴,我們可能看成一片(譬如凡夫認知),但近距離才會發現到,那是由一根根馬毛組成的(譬如觀察到無常的認知),難道我們看到它是由一根根馬毛組成之後,就會說:「喔!馬尾巴不存在!」嗎?

總之,許多真常論述者基於原生的背景與情感,強烈的認為「如來常住」,這本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當其佛教化的過程中,卻只用哲學上、理論上的角度來捍衛其思想,卻缺乏實際體證層面上的帶來的主張,是外道理論無法成功轉型成佛學的一大典型吧。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