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佛教徒都以為,佛陀要我們不執著;的確,佛陀曾經說過許多關於「不執著」的經典,但是,那些聽眾不是我們!
佛陀的教導是針對不同的聽眾所說,因此諸如《般若經》(《心經》也算)系列重視「不執著」的經典,其實是佛陀針對已經境界很高的弟子(加行道以上的菩薩)所說;而佛陀對初階的建議是什麼呢?
佛法認為,佛陀的教導分成三個階段,而在第一個階段時,佛陀建議我們要「了解是非」、「知道苦樂」並且做出選擇,這階段的教導被稱為「初轉法輪」,而已經掌握、嫻熟初轉法輪的人,才適合學習強調不執著、不取相的「二轉法輪」。
這裡分享一段佛陀的教導(傳誦篇(雜阿含927)):「.......摩訶男接著問:『那麼,世尊,怎樣是有慧的好人?』覺者回答:『一個有慧的好人,能如實認識苦真諦、集真諦、滅真諦和道真諦,此即有慧的好人。』」
我們之所以會一直以為佛陀教導我們的是「不執著」,以致認為佛法很消極,主要原因或許是因為現在常見的經典,都是佛陀針對出家人所說的教導,而出家人的修行脈絡與在家人本來就不一樣,以致讓我們產生適應不良且不上不下的窘境;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後,設立了一個頻道,每天與你分享一條佛陀針對一般在家人給予的白話建議,而且背後都有故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