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迷信嗎?信仰是迷信嗎?我覺得挺見仁見智的:事實上,宗教團體所推廣的信仰觀點,很多時候能夠凝聚人力、凝聚人心,讓大家在面對社會動盪時,透過團體的教導跟合作,而達到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問題是,有不少團體教導的佛法,卻並非如此!
事實上,一個信仰到底是否為「迷信」,關鍵不是在於「信的過程是否經過推理」,畢竟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的「信」是經過推理的;關鍵應該在於「信」之後會如何。
如果一個信仰讓人投入之後,讓人與親友的距離變得越遠、生命體悟越少、面對苦難的能力沒有因此而提升等等,這種信仰其實讓你「換一個舒適圈」,而不是把信仰的知識,帶回生活中,成為一個更有智慧、有能力的公民,或許就難以擺脫「迷信」的嫌疑。
這裡,我節錄一段《聖典・傳誦篇》的內容,來探討佛法體系中,「信」之後的道路:
「摩訶男詢問:『那麼,如何能盡一位好人的責任?』
「覺者回答:『若一位好人有信但無戒,或是有信有戒但不佈施,或是雖然有信、有戒也佈施,但不向有學者學習聽講,或是雖然聽講、但是無法記得所聽講的內容,或是雖然具備以上條件,但是卻不沈思聽講的內容,或是雖然沈思,但不走在正法的道路上,這些都是沒有盡到一位好人的責任。
「摩訶男!一位好人,應有信、有戒、廣施、多聞法義、強記法義並沈思觀察法義,最後走在覺悟之道上,這樣就是一位盡責的好人。』」
可見,「信」只是起點,接下來是過著自律的生活方式(戒)、樂於分享(廣施)並學習、沈思佛法的知識,才是佛法所說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