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佛法與《一級玩家》:虛擬世界或真實至上?

 

一、前言

今天看了《一級玩家》這部電影,裡面對於虛擬世界的解釋、強大的動畫看了很過癮,不過其中劇情的整體導向更讓我從一開始就覺得要先這篇文章:不論虛擬世界做得多好,真實世界永遠是人類最重要的現實。

套一句整部電影最後的結尾:「現實世界很可怕,又很痛苦,但他是唯一可以讓你好好吃一頓飯的地方。」

跳開傳統討論「AI能否取代人類」「虛擬能否取代真實」的論戰,這篇文章我想要從佛學角度談談,為什麼人類一定需要真實世界,而這個核心觀點與「吃一頓飯」有至關重要的聯繫。

 

二、佛法的生物學

佛法也有佛法的「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方式,具體來說這套方式叫做「界、趣、處、生」,四者之間沒有絕對的上下關係,但其中最常被提到的是「趣」、或者叫做「道」,佛法認為生命有六「道」,也就是六種不同屬性的生命。

「趣」是一種分類方式,另一懂分類方式是「界」:佛學認為生物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這三種分類方式是從該生物的生理、心理和日常經驗狀態來分類的。

 

六道比較常聽到,三界就比較少了:以致於我偶而在電視台上面看到命理老師講到「欲界」的時候會寫成「御界」。阿他們之所以會談到欲界,主要的原因是說到四面佛:他們認為四面佛是印度的梵天,而梵天的欲界的主人。

題外話,這種說法其實也幾種錯誤,撇開錯字不談,首先,梵天不只是欲界的主人,他是娑婆世界的主人,這個範圍包括了少數的色界生物(梵天本人以佛法來看是色界的天人)。其次,大家拜的四面佛不一定等於梵天,特別是假使信徒談到他愛看艷舞的事實為真,那他必然是自稱梵天的欲界眾生而已。
 

三、人類的生物屬性

言歸正傳,佛法認為人類、所有的人類,都屬於欲界眾生。之所以稱之為「欲」,是因為這一類眾生都有一個特性:需要透過物質享受來照顧自己的肉體,這種物質專有名詞稱為「段食」,包括聲音(音樂)、味道(香味)、食物、觸感(有些學者認為這包括性愛)等等,至於視覺驚豔到的美色與帥氣算不算在段食裡面,早期佛法學者各派沒有定論。

《俱舍論》說:「如是段食唯在欲界,離段食貪生上界故,唯欲界繫。」換句話說,對段食的渴求與需要,正是欲界生命、包括人類的共通特性。

段食為什麼我們需要段食呢?段食起兩種作用,《俱舍論》說:「一、初食時能除飢渴,二、消化已資根及大。」而為什麼人類會對段食感到飢渴呢?因為我們的肉體有需求:「謂有根身,段食於彼能為資益。」(出處同前)。

 

四、吾之大患,以吾有身.......?

這句話其實出自《道德經》,但在現在這個主題上,對人類來說,是類似的道理:正是因為我們具備這個肉體,所以我們一定需要物質的享受,來滿足我們的感官:換句話說,只要虛擬世界還無法滿足我們的感官(更具體指的是五感)的渴求,並且透過這個經驗來長養肉體,那人類永遠都無法活在虛擬世界中。

所以,電影結尾說的那句至關真實:正因為我們人類需要段食,而只有現實世界能滿足我們所需的段食,包括那一頓飯

最後,我們有沒有可能擺脫這個對物質享受的需求?

有可能,只有當內心到達極高的專注力時才可能,但那又是別的議題了。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