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whybuddhismistrue

 

前兩天看到這張圖、挺有意思的,說的是鳥類可以看到的色譜比人類寬的多跟複雜得多,所以同樣的一個物體、人類與鳥類看到的色彩深度與廣度都不一樣。
 

佛陀曾一再於經典上強調這件事情:不同的生命體會因為自己的感官狀態有異、對同一個客觀物體看到不同的結果,最典型的例子如《入中論》說:「如同有翳諸眼根,鬼見膿河心亦爾。」
佛學內部不同流派之間的爭議,主要在於到底結果的不同、是因為「外境一致但感官層次有異」或「潛意識投射出的影像有異」這兩個論述,但本質上相同的是:
佛陀告訴我們,心智可以訓練、訓練後可以看得更寬更廣、也更貼近真相。

 

比如,我們暴怒時、往往就是因為那個當下「只能看到」某個對方激怒我們的點、卻忽略了其他點而炸掉,或許是因為我們太匆忙、太過載,所以當下「就只能看到」某個點。
換句話說,不論是因為焦急、激動、過載或任何原因,導致我們「觀察力」無法完整運作,就無法寬、廣地看到真相。
佛法的訓練本身,就是練習「觀察力」地開展,但這個訓練是多層次的:有的訓練側重於描述外境的真相(無常、空etc.),有的側重於描述哪些東西阻礙了觀察力(煩惱、無明、衝動、疲勞etc.),有的側重於描述觀察力必須具備的能力(正念、正定etc.)......

 

不論從什麼角度切入,其核心都是建立在一個意識:看見真相,我們就能更自由。
我常說,在21世紀的「後真相時代」,佛法更是大家需要的一門自我升級系統。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