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中,無上密的氣功修行體系一直是一大特色;所有宗派的共識是,無上密體系主張的是透過約束「氣」來約束「心」。
然而,佛教內部常見的辯證是,這個「心」到底是自我證明的(自證)、抑或是依賴其他心與氣來為其證明與約束它。
一般來說,會主張心有自我證明能力的宗派、大多是傾向於唯心論,相對的則是傾向於心物二元論。
比如噶瑪噶舉派近代所遵從的中觀他空宗,大多是傾向唯心論:
這種唯心論的宗派,對於「用氣制心」或「用心制氣」的包容度大多更高,也認為兩種手段可以達到同一個結果。
然而,有些宗派主張心物二元論,自然不得不在「心」或「物」的優越性上提出論述。
當然,屁話是說心物緣起相依、這大家都會講,關鍵問題是方法論:
認為「用氣制心」比較方便還是「用心制氣」比較方便。
一個尷尬的情況是,密教理論必然以顯教理論為基礎,而傳入藏傳佛教、源自印度的顯教系統,底蘊最豐厚的就是唯心論。
雖然藏傳佛教後期,否定唯心論的中觀應成派取得主流,但其所根據的文獻「實在太少」,大多是佛護、月稱一代大師的一些作品而已,相較於可說是由唯識派、中觀自續派、中觀他空宗所構成的唯心派陣營,這個底藴實在單薄的多。
這導致的問題就是:若人在密教採用二元論的修行方法論,那你所基於的顯教理論是什麼?難道是早在印度佛教中就居於弱勢、特別是在大乘佛教中非常邊緣的心物二元論?這與印度佛教後期都由無上密成就者主導明顯矛盾。
我最近關注的研究,可能可以提出另一個觀點:現代瑜伽運動的源頭—哈達瑜伽,也就是重視體式與呼吸訓練的這個瑜伽體系,其根據的是佛教學者「中月」(Madhavacandra)在11世紀所寫的《圓滿無死論》(Amṛtasiddhi)。
根據倫敦大學James Mallinson教授的研究,本論是哈達瑜伽修行方法論的源頭,更是受到「鍊金術」的影響,內容大量沿用鍊金術文獻的名詞。
不過,我關注到的是另一個問題、或許是尚未有人關注到的(教授是知名印度學者不是佛學者):
本論的第八章,有一大段篇幅在批判「自證」、也就是「唯心論」的根本論點,更重複三次以上地批判用心制氣的瑜伽是愚人之道、自觀本尊的本尊瑜伽如「咀嚼石頭想充飢」一般徒勞。
這就非常有趣、並且可能可以解開一個邏輯問題:密教的心物二元論,或許並非基於佛教顯教的任何宗派為根本,反而是從其他術科中發展過來的理論,再與顯教的二元論結合。
否則實在難以解釋,顯教都是唯心論的天下時、心物二元論如何在密教變成一股強勢力量,又是基於什麼理論土壤發展?
我一直認為,研究佛學的時候要復盤背景,不是只盯著佛教內部的發展,畢竟任何事情的內部發展、往往與其受到外部衝擊時的反應有密切關係。
當然,我正在做的研究,也就是關注在找到一個「佛教氣功」的平衡點;既有佛教根據、又不會觸及密法警報、又適合一般人練習,等等。
關於佛教唯心、心物二元論等等的論述,歡迎來看看解脫法堂的兩堂四部宗義課:
https://moksharama.org/news/
圖片:《圓滿無死本頌》作者毘魯巴,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