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佛本生鬘百集》施篇十本生之九菩薩本生鬘須達拏太子本生第九

供養人:潘崇廉
菩薩的事蹟超越大多人的理解範疇,更何況效仿之?此即其不可思議。
據說,過去曾有一座施縛城,國君為人柔軟、持重、勇猛,照顧弱小並精通《吠陀》和義理,其眷屬們都自持而敬業、歡喜安寧、生活富裕。
讚曰:
功德主人王,親民如王妃,
餘王難較量,如獸敬獅王。
苦行技藝等,臣民所擅長,
王嫻熟超勝,受敬為人主。
施縛王登基不久後,就將他的兒子、品格高尚的「須達拏」立為太子,此人即是佛陀的往世。
讚曰:
年幼性老成,強大但安忍,
智而不傲慢,富而不驕躁,
美名傳三界,廣照十方界,
他人之名號,難傳難較量。
拉難忍悲弓,放佈施箭雨,
精勤欲戰勝,眾生所受苦。
須達拏太子軟言尊敬所有來乞者,並為他們佈施許多財物。


某次節慶期間,他先齋戒寂靜、沐浴後換上白衣,騎著雪白、高大、溫順、勇猛且用各種珍寶嚴飾的大象,快步遊行城中各處,尋找可以讓他佈施的對象。
所謂:
佈施於十方,所生之喜樂,
遠勝財藏家,所感之幸福。
當時,偏遠國度的國王聽到須達拏太子廣行佈施、滿足有求者的美名後,心想:「這個人樂善好施,一定很容易上當受騙。」他為了得到那頭美象,派出了一位婆羅門前去向須達拏太子乞討。
當婆羅門見到太子後,便舉起右手、向太子說了許多吉祥的祝福語,然後便坐在太子面前,太子手牽美象、坐在其上,謙恭地詢問他:「您有何請求?」
婆羅門回答:「吉祥的太子!您這頭大象如此神聖美麗,有如白雪,您樂於佈施、所以懇請您將牠賜給我,讓我心得滿足。」
太子聽聞後,心想:「我許久沒有遇到這樣的乞者了,這位婆羅門應該並非真的需要我的象。
「看來是有人嫉妒我、或想佔便宜才派他來乞討,但我不應關注於收穫和名聲,萬不能讓對方失望空手。」
太子就從大象的背上下來,告訴婆羅門:「請你笑納!」後便讓到一旁。
讚曰:
蓄財違修行,故雖精國制,
愛法故施象,不畏犯國法。
施象如秋雲,金網飾其身,
太子心歡喜,貪婪人憤怒。


這件事蹟傳回都城後,城中的百姓們議論紛紛,大臣們也認為若放任太子繼續佈施將會耗盡國庫,所以入宮晉見施縛王,請大王約束王子:
「佈施其他東西倒是還好、但是那頭象王殊勝非常,怎麼可以佈施?如此違背國法之事,實是親痛仇快!」
施縛王非常疼愛太子、但為了大局也只能應承要約束太子:「孤知道太子有時候佈施過頭、不是個王儲應有的行徑。但既然已將象佈施出去就不宜討回,往後我會對他多加管束,眾卿莫再爭論。」
但是大臣們依舊怒氣沖沖,認為不該輕易放過太子,因此施縛王問他們:「若然,我又該如何處置?他是犯了法、還是讓你們不開心?
「你們豈是要為了佈施一頭象、就或抓或殺我的親子?你們應該放過此事,我也不會讓他再這樣無度佈施。」
但氣憤的臣民們竟告訴大王:「誰敢苦治王子?但像他這樣熱愛佈施和修行的人,不應作為王儲、否則國家必然會衰敗,他應該入林苦修才對!
「雖然苦居山林有可能被暗殺,但仍能安排護衛、總比最後敗壞國政來得好!
「大王您不必再多言,我們輔臣不忍見到王權衰敗、所以決定要將太子放逐到仙人們預言的山中修行。」
施縛王萬般無奈、只能痛心疾首地答應他們,但要求寬限一天,臣民們才答應國王,紛紛散去。


施縛王將司膳派去向太子稟報此事,看到淚流滿面來訪的司膳,須達拏太子慌張地問:「父王可安好?」
司膳回答:「聖躬安。」便將朝廷上的爭論稟報太子,並傳旨太子將被放逐的消息。
須達拏太子聽聞後十分不解:「我不曾違法亂紀、也不曾放蕩不羈,為何要放逐我?」
司膳回答:「因為您樂善好施、滿足有求者的願望,將美象佈施出去,所以臣民們無情地將您放逐了。」
須達拏太子內心非常平靜地說:「既然這是國內臣民的不理性結果,我就接受了!我為了滿足有求者的心,就連身命都樂於佈施、何況財富?
「他們雖然被我嚇到、千方百計要阻止我佈施,但即使要放逐我,我也絕對不會放棄佈施。」
須達拏太子將此事轉告自己的妻子、亦即曼坻太子妃,並提醒她將自己的一切財富給「埋藏」起來,曼坻太子妃問:「我該埋在哪裡?」
太子回答:「若透過佈施、將財富佈施以埋藏在常持戒者處,就無人能覬覦奪走、長幼常享平安。你切勿為我的離開而傷心!」
曼坻聽完後傷心不已,但為了不讓夫君擔憂,她強忍悲痛地說:「您孤身入林恐怕不妥,無論夫君要前往何處,臣妾必定隨侍君側。」
曼坻為了安慰太子,還說了山居生活的各種好處:環境優美、一雙子女能在草木茂盛的密林間嬉戲,不用承擔國政責任、四季的變化能帶來豐富的景象,各種小動物的鳴叫之聲、能讓夫妻歡喜歌唱,甚至有溪水、微風、都在描繪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隨侍的宮人們聽到此消息都哭嘆不已、有求者也感到傷心欲絕,哭天喊地:
「持斧而砍伐,碩果林木者,
不敬天地人,乃無智愚者。
冰涼蓄水庫,不知維護者,
王權自失威,美名漸衰退。
須達拏太子,棄國捨王權,
無理此世道,還不如歸去。
太子濟我等,不曾有過失,
壞太子權命,敗德莫過是。」
菩薩仍然廣行佈施,將自己庫藏的無數珍寶、穀物、僕人、車馬、衣服都佈施給有求者。菩薩頂禮悲傷的國王與王后後,在眾人的哭泣聲中、帶著妻兒子女坐上馬車,安撫悲傷送行的大眾,離城而去,奔向森林。
菩薩一行在前往流放地的途中,又有幾名婆羅門前來向他乞討馬匹,菩薩也無私地將馬佈施給他們、不管仍有數百里的路途會無馬拉車。


結果,立刻出現四名年幼的夜叉、化成紅色的走獸前來,溫馴地代替菩薩拉車前行,這樣的景象讓曼坻驚訝不已。
曼坻讚嘆菩薩:「賢人諸功德,習而不相同,吾思此妙事,定為卿福至。池中星光影,蓮開更添美,如賞月光景,必有其美因。」
但路途未完,又有一位婆羅門前來向太子索要馬車,太子回答:「我珍惜濟貧,故不貪己樂,若佈施馬車,能滿來者願。」
他喜悅地將整輛車都佈施後,抱起幼子「網身」準備徒步前行,太子妃也抱起女兒「奎師娜」緊隨其後。
讚曰:
碩果低樹枝,如迎遠來客,
形如弟子禮,實福圓滿致。
菩薩口渴時,自然出池塘,
鴨聚背黃色,蓮花皆盛放。
彩雲為其傘,微風吹花香,
夜叉縮路程,不忍菩薩勞。
菩薩如遊玩一般,毫無疲勞,很快就到達流放之地:該地樹木茂密,百花爭艷,碩果累累,百禽鳴聲響亮迷人,孔雀翩翩起舞,百獸出沒不斷,清水環繞流淌,風中滿是芬芳。
還有居林者們指引他們的道路,到一座帝釋天變出、適合各種生活型態的美麗樹屋。
所謂:
林居琴瑟和,聞子女喜笑,
郊遊不思國,半年苦修行。
某日,太子妃去覓食、太子則在家照顧子女,突然有名渾身髒污、將瓶子綁在棍子扛在肩上的婆羅門,被妻子命令外出找個僕役,所以疲倦不堪地前來行乞。
太子遠遠看到乞者便十分喜悅,滿臉笑容地前來迎接他,並把他請入家中安坐,詢問來意。
婆羅門因受到妻子的囑託,只好不顧顏面地向太子說道:「世人大多慳吝,沒有人願意滿我的願,但我聽聞您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勇者,能夠滿所有人的願望。
「所以,我來請求您、是否能將兒女送給我當奴僕?」


聽到這樣的請求時,慣於佈施的菩薩沒有絲毫不捨,立刻答應。婆羅門問:「您的兒女是否就在這裡?我該怎麼做?」
孩子們聽到自己將被佈施出去、異常驚恐,太子因此心感不捨,便回答那位婆羅門:「我的妻子外出覓食、今天一定會歸來,可否請你留宿一夜,待他們母子相見後,好好告別、再將孩子們帶回家中?」
婆羅門回答:「現在帶走就是最好的時機!如果等她回來,必定會阻礙你的佈施,還是讓我速速將孩子們帶走得好。」
菩薩回答:「我的妻子是我修學善法的良友,她不會阻礙我佈施。另外,我的子女年幼,恐怕無法盡僕人之職,但無論你要如何訓練他們、只要能讓你滿意便可。
「不過,我覺得你可以帶著他們到城中,因為若我父王見到他們兩人成為僕人、一定會為他們贖身,這樣你可以得到財富,又有機會接觸王權。」
婆羅門回應:「我絕對不敢與如毒蛇般的國王親近!他如果見到我,肯定會把他們搶走、或是懲罰我,還不如讓我帶回家當奴僕使用。」
菩薩只好說:「既然如此,那就請便!」他交代子女要好好服侍婆羅門後,就準備送行;婆羅門急著要把孩子們帶走、草率地告別後就準備要離開。
但是,孩子們含淚對父親磕頭,說:「至少讓我們和母親見最後一面、再讓我們離開!」
婆羅門心想:「若等他們的母親回來,一定會出於對兒女的愛,而阻止這件事。」於是,他拿出繩子捆住孩子們的雙手,一邊斥責他們、同時強行把他們拉走。


菩薩的女兒奎師娜第一次受到這樣的痛苦,她哭泣地對父親說:「他為何要這樣打罵我?他一定不是婆羅門,可能是夜叉變成的,為了吃肉才來把我們抓走!你為什麼毫無作為?」
菩薩的兒子網身也哀求道:「他對我的肉體鞭打、痛苦遠不如想到再也見不到母親、後者的痛苦如被刀活劈一般!
「母親為了我們、如照顧幼鳥的母鳥一般到森林中覓食,若回來之後發現我們都不在了她要如何活下去?
「父親!請您代替我向母親問好,好好送些東西安撫母親,不要讓母親太痛苦。
「我們再也難以見到您倆老了!奎師娜、我們走!不論生死如何,父親已經將我們佈施給了婆羅門!」
菩薩聽見兒子哀求之聲也感到傷心欲絕,但既已佈施也無法反悔,他悲傷之情充滿胸臆、一時昏厥在地。
一陣子後,菩薩被輕拂的微風吹醒,發現周圍一片安靜、感到難以呼吸。他自言自語:「婆羅門無恥、毫無忌諱地打罵我的心肝兒女,讓他們赤腳跟隨、一定很痛苦。
「他們路途如何?未來如何?路途中疲倦時是否能休息?飢渴時是否有足夠的飲食?我想振作起來、但不由得想著他們的安危!
「痛哉!與子女分離的痛苦焚燒我心,但大士應謹記承諾、怎堪反悔?」
曼坻太子妃同時也在覓食時、碰到各種意外,就連收集野果後返家途中,也因野獸擋路而耽誤了返家的時間。
她好不容易回到附近,卻發現平常子女嬉戲的地方都不見人影、兩人也沒有來迎接她,內心更加不安。


曼坻因此四處尋找和大聲呼喊他們的名字,都沒有任何回應。她心想:「他們是否在躲我?還是玩得太累在哪裡睡著了?還是在林中迷路了?還是因為我晚歸而與我賭氣?
「還是他們在跟我玩捉迷藏?該不會遭到了刺殺!看這河水滾滾,該不會是被水沖走了!」
曼坻歸途上內心不停祈禱,一邊希望夫君與兒女都安好、若有什麼危難寧願都發生在自己身上,一邊慌亂地趕回家裡。
她回家後將果實等食物放在一邊,詢問夫君兒女在何處?菩薩知道曼坻深愛兒女、更知道她無法破口大罵來發洩,這份糾結更讓他說不出半個字來。
所謂:
惡語者不忌,噩耗告愛人,
慈悲者相反,難口出惡語。
曼坻因此心想:「夫君如此痛苦又默不作聲,我們的兒女必是遭逢不幸了。」她在家中各處都找不到孩子,心如刀割後昏倒在地。
菩薩將曼坻抱到草墊上,輕輕灑水在她臉上,讓她甦醒過來,為了安撫她而說出實情:「曼坻,我怕你受不了、所以不敢說出實情:
「稍早有位年邁窮苦的婆羅門前來,要我將子女佈施給他,我也就滿他的願了。因為我曾說過,即使要我佈施自己的生命,我也在所不惜、所以實在無法不佈施。
「願你能不再悲傷、你的悲傷會割傷我早已疼痛難忍的內心;我曾承諾,只要有人相求、連自己的命也要佈施出去,希望妳能體諒理解。」
曼坻本以為兒女已喪命,既知道他們還活著便安心了許多;他為了不讓夫君更悲傷,趕緊擦掉眼淚,驚訝地對菩薩說道:
「夫君心中未曾有慳吝、這必會讓天神們感到驚艷,他們對你的讚美、會如天鼓雷音一般響徹四方、傳遍天下。
「天人們必會讓大地與汪洋都激動地震動,金花飄散空中、電光閃耀,這些神蹟都是為了稱讚你!所以你別顧慮,未來也應如濟渴之水一般、不忌佈施。」


帝釋天與天神們在得知此事績後、的確感到非常驚訝,為了讚嘆太子的事蹟、讓大地震動,出現前述的徵兆。
隔天天亮,帝釋天就變成一名婆羅門,來請菩薩將太子妃佈施給他,菩薩沒有絲毫不悅便答應了帝釋天的請求。
化身婆羅門左手拉曼坻、右手拿瓶子,瓶中水滴不小心滴到他的手指上、他的心臟立刻痛得像被火灼燒一般。
化身婆羅門意識到,因為自己嘲弄了內心非常純潔的菩薩,因此感受到這前所未有的痛苦,瞠目結舌地驚訝不已。
因此,他讚嘆菩薩:
「高尚與幼弱,差別極明顯,
若未親見證,不可能生信:
未斷貪欲故,母子極悲傷,
無貪佈施故,偉大無能比。
卿所具功德,美名傳天下,
如日噬餘光,卿言行亦然。
夜叉乾闥婆,龍三十三天,
及我帝釋天,皆至心隨喜。」
婆羅門變回原形、告訴太子:「我是帝釋天。」
然後又說:
「若棄捨月亮,何處尋月光?
吾今還與君,曼坻太子妃。
施應視情況:施獅妻予狼,
是狼有何用?唯獅子堪伴。
眾生高或低,均有佛種子,
知是實而行,能濟世歡喜。
不應離子女,不遺亡國恨。
返父王身旁,承蔭學治國!」
帝釋天說完後便消失無蹤。
因帝釋天的祝福,老婆羅門將太子的兒女帶往施縛國都,國王與臣民聽聞了太子無私事蹟後、既憐憫又感動,便將太子的子女贖回,又將太子接回國中、培育其治理國家。
可見,菩薩修行非常不可思議、必不會傷害或輕蔑有求於他的生靈。
所以,我們應讚嘆、尊敬如來功德,進而專心聽聞正法。
菩薩本生鬘之須達拏太子本生第九終
-
圖為泰國的須達拏太子本生故事圖,網路資料。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