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三學「戒、定、慧」的各自作用與修學目標

・三學「戒、定、慧」的各自作用與修學目標

  從前一篇文章中,我們理解了三學之間彼此橫向的因果關係。而這篇文章將討論「戒定慧」三者之間個別的獨立作用。

  《菩提道燈論》中提到,三學的各自作用是不一樣的。戒律的明確作用是調伏煩惱,而禪定的作用是發起神通。

 

其內文云:

「如是勤清淨,菩薩諸律儀,便當能圓滿,大菩提資糧。

福智為自性,資糧圓滿因,一切佛共許,為引發神通。

若未成就止,不能起神通,為修成止故,應數數策勵。」

「為無餘斷除,煩惱所知障,故應具方便,修慧度瑜珈。」

 

我們可以由此知道大乘的立場。然而,原始佛教對三學的作用看法卻有所不同。

 

原始佛教中,認為持戒的目的是讓心不受煩惱的干擾。

戒者,《俱舍論》云:「言尸羅者,此名清涼。」這樣心才能專注進入到定。

定者,《大智度論》:「一切禪定攝心,皆言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世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則直。」

進而正確地分析現實。

 

慧者,《俱舍論》:「慧謂於法能有簡擇。」然後得到解脫。

 

・共通的修持、不同的見解

  從上述兩段來看,《菩提道燈論》中,論述了以利益眾生為首要的大乘菩薩,修持三學的目的:透過持戒累積福德,進而以禪定開展神通,最後再斬斷煩惱與所知障,得到佛果。另一方面、原始佛教的三學則是全數面向著解脫而言的。

 

  可見,三學雖然是佛法的共通修持,但是修持的「目的」,在不同的宗派中有不同的解讀。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