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幾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經典形成有其發展過程及其背景。而對於佛法的認知與理解,又會為此歷史發展影響。接著,我們將進一步深入來看各個時期的佛法對發展如何論述,及其經典的背景觀念。
首先,依時代發展、先談原始佛法。
原始佛法,專指佛陀在世時所宣說的經典中的佛法思想。這些經典以形成的時間分為兩類。
1.佛陀在世時已經成形的經典:《法句》
這裏的意思是,佛陀在世時已經被整理好、架構好的經典。這些經典大多稱為「法句」。佛陀會將其所要傳達的意旨,以固定的字數串成句子,並讓弟子們背誦。
當時的出家人們,大多在睡前、起床後、乃至托缽時「經行」,也就是邊走路、邊背誦法句。最有名的法句不外乎「諸法因緣生」等四句,據說舍利子就是聽到佛陀最早期的弟子之一:馬勝比丘,他背誦此句,而學佛、出家、開悟。
2. 佛陀離世後形成的經典:《阿含經》與其他未被結集的教言
佛陀在世時,大多給予「場合性」、「個案性」的教導。也就是針對特定弟子在特定場合的詢問,給予專門的答案。
這些答案並沒有被整理下來,而是在佛滅後由弟子們整理的。而當時的整理者、「結集」者只有五百位、而且多數為出家人。此五百位集結者所整理出來的經典、就是所謂《阿含經》,也就是原始佛法的經典。
但是,稍加思考我們就可以了解:佛陀的所有教言,並不會完全在此時代結集下來。那些經典由於未經過這些「專家認證」,在後期就面臨到「是否為佛說」的爭議。